
大约在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坐着火车去旅行》,这一次,我们是坐着火车去延安。仿佛是在匆忙的时空中,划开了一个小孔,去到了另一个空间,没有高铁,没有动车,只有车轮与车轨一路哐当哐当的撞击,撞得时间都慢了下来。所以,火车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从一个车门上去,沿途经过数不尽的山山水水与人家,最后,再从这个车门下来,便踏上了另一方土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绿皮火车”才能抵达诗和远方。
延安这座城,从历史的硝烟中慢慢走出来,隐藏在我们庞大的铁路网中,如同我们一路经过的那些数不清的小站:交城、吕梁、绥德……它们如宝石一般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循着历史发展轨迹,最终变得温暖美丽。
上一次去延安,大概是在七八年前,我们坐着大巴,一路奔波。汽车总给人一种慌乱与疾驰的感觉,一路带起的尘土总让人想起“风尘仆仆”这个词。而“绿皮火车”,天生会给人一种笃定踏实的感觉:慢慢悠悠地运行反而让人觉得安心,不必着急赶下一站的风景,因为必然会达到;也不必担忧下一段路程,因为铁轨已经给予了既定的方向;甚至不必担心时间,因为那是足够充裕的。火车上的人似乎都很悠闲,看到你上车,陌生人也会和你打一声招呼,互相询问目的地,再聊聊沿途经过了怎样的风景。如果不是坐火车,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有这样短暂的熟稔与热情。
从山西到陕西,一样的黄土高原,一眼望去,车窗外都是一种灰蒙蒙的沉郁色调,墨绿、灰绿、焦黄交织在天地之间,然后就是大段大段的防护墙和山洞,厚厚的不知沉积了多少年的黄土,在天地之间彰显了它们的雄浑与壮阔。我们一路向西,经过了交城、文水、汾阳、吕梁、吴堡、绥德……我们沿着当年那些革命青年的足迹去朝圣,最终抵达革命的圣地——延安。
刚到延安第一天,就下了一场雪,气温骤然下降,这是陕北的初冬。第二天一早,雪就铺满了整个山头,走出去,近处远山的树枝上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微霜,树叶未黄,墨绿沉郁的色调之上平添了些许洁白,星星点点的,给天地都增加了一些苍茫之感,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去了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总让人感觉到战争的炮声还在耳边响起,南泥湾生产的锄头翻起的泥土刚刚溅到了身上;中共七大的中央大礼堂静静地伫立着,阳光从窗口射进了,在这个历史的空间里留下一片片光斑;进入枣园的时候,天气有些冷,我们走过那一片枣林,走过一座座静默的窑洞,回想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凤凰山革命旧址的对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大楼高高耸立;走出抗大旧址,门口的马路上高楼栉次鳞比、车水马龙,司机因拥堵而烦躁地按着喇叭。还好,这一片土地像其他地方一样,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幸福和烦恼!还有什么,比这些更令人欣慰的呢?
回程依然坐了火车,延安站的站台上,火车带着“轰隆轰隆”的声音朝我们缓缓驶来,它仿佛是从历史的时空中走出来,即将奔向更加光明幸福的未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总局网站群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