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
/
/
聚才用才 推动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

聚才用才 推动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

【概要描述】

聚才用才 推动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

【概要描述】

  • 分类: 帐篷村走笔
  • 作者:孙成中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3-10 12:14
  • 访问量:
详情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以及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

 回顾冶金地质七十年的改革发展史,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冶金地质拥有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奋斗、敢于善于创新、勇于乐于奉献的人才;实现冶金地质“十四五”发展战略,建设一流地质企业,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冶金地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资源保障,实现产业报国”的使命,需要各级党组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一、聚才,推动落实冶金地质工作方针

 1954年2月20日,重工业部吕东副部长在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重工业地质工作方针:根据国家重点建设的方针,组织使用现有的地质力量及可能增长的力量,尽最大努力,以最快的时间、最节约的投资去取得预期的地质矿量,以保证目前重点建设单位及长期计划所需要的矿量能按期完成。这一方针的确定,为初创时期的冶金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冶金地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1955年末,全国冶金地质队伍增加到22400余人,探明了一批重点矿山浅部的矿体储量,提交了可供矿山建设利用的地质勘查报告。主要有:广西大厂锡矿,探获锡矿85.61万吨,使一个原本凋敝的小矿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锡矿床;山西山羊坪(峨口)探明为特大型铁矿床,累计探获铁矿8亿吨;湖南冷水江锡矿山成为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当时探获储量58.10万吨;云南个旧锡矿,新增锡矿储量近百万吨,成为举世闻名的“锡都”。

 1958年3月,冶金工业部地质局在邯郸召开普查找矿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应把“以点为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冶金地质普查找矿方针。同年4月17日,冶金工业部地质局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生产矿山地质勘探方针的意见(草案)》,坚持贯彻“积极勘探、增加储量、保证生产”的勘探方针。

 “文革”期间虽然受到“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冶金地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坚守野外找矿一线,提交了大量的矿产资源。提交综合地质报告2352份,主要有:铁矿6.1亿吨,铜矿、铅矿、锌矿(金属量)分别是559万吨、469万吨、1138万吨,锰矿4485万吨,铬矿33万吨,铝土矿7979万吨,金矿206吨,银矿6530吨。此外,还有钨、钼、镍菱镁矿、耐火黏土、硅石、白云岩、萤石、溶剂石灰岩等一大批有色金属、化工与建材非金属的矿产资源。

 1983年1月17日,在全国冶金工作会议地质专业组会议上,朱国平局长做了《振奋精神,当好先行,努力开创冶金地质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冶金地质工作的方针是: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努力为冶金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

1984年11月9日,冶金地质系统改革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地质局提出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以及“地质承包经济责任制”“开展多种经营”和“地质找矿奖励”等三项改革方案。会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重庆改革会议提出的实行地勘费投入与地质成果挂钩问题作为重要新闻向全国广播。

 1988年7月15日,冶金地质局在山东蓬莱召开公司经理(院长、党委书记讨论汇报会,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调整为“地质找矿与多种经营并重”简称“两业并重”)的方针。

 1991年9月1日,全国冶金地质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在总局局长田万杰主持下,突出讨论了地质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会议提出在以往进行队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把地勘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八五”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来抓,会议确立了产业经济定位和升级的基本任务。为产业结构调整廓清了思路,作出了部署。

 1994年9月23日,全国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安徽黄山召开。会议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提高地勘成果,壮大规模经济,加速实现企业化,为冶金工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冶金地质工作方针,简称为“效益为中心,加速企业化”十字方针,并明确了“壮大工勘业,发展地矿业,巩固和提高超硬材料与机械加工业,拓宽商贸服务业”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的产业排序。

正因为冶金地质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不断注重聚才用才的能力,不断解放和发展了冶金地质生产力,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地勘单位的前列。

 2003年2月16日至20日,中国地勘总局在上海浦东召开2003年工作会议。总局局长闫学义做了《深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中国冶勘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一化三改一加强”的总体发展战略。

2012年1月6日,总局在长沙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卢进做了题为《转企改制,整合资源,打造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的工作报告。会议贯彻国资委主任王勇年初亲笔批示精神,明确提出要“通过转企改制、整合资源,到‘十二五’末打造成为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

 2019年4月11日,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来总局调研,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改制,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地质企业,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国家队作用。从此,“双一流”作为冶金地质发展战略, 2021年列为中国冶金地质“十四五”规划内容,确定了“223366”发展思路。

2021年1月7日,总局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上。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牛建华作了题为《聚焦主责主业  推进质效变革——奋力开创“十四五”冶金地质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20年工作,回顾了“十三五”工作,展望了“十四五”工作,确立了建设一流地质企业,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发展路径及保证举措。

 实践证明,坚定正确的聚才用才,为冶金地质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目前,冶金地质六大产业板块,一批又一批人才是产业磅礴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用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15日,总局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回顾总结“十二五”以来总局科技创新工作情况,交流科技创新工作经验,表彰奖励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研究部署“十四五”时期总局科技创新工作,推动总局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新的台阶。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牛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牛建华指出,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大力弘扬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营造严实细正的科研作风。总局的历史性成就和贡献背后必定有科技创新成果的支撑;科技创新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兴衰;科技创新决定企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十二五”以来经验教训表明,总局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弘扬行风技德,营造尊重科学、敬畏规律、遵章守纪、互学互鉴、务实气清的行业风气。

 回顾冶金地质建设、改革、发展七十年的进程,始终重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用人这篇大文章,重视把加强成矿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开发的研究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主要开展了成矿模式、物质成分、工业矿物利用、物化探技术、遥感技术、钻探装备与技术工艺、超硬材料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科技进步成为冶金地质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成就了冶金地质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有着较大影响力。从20世纪60-70年代对邯邢、宁芜、甘南、晋北、白云鄂博等典型铁矿矿床成因的新认识,到21世纪初冈底斯东段“走滑型”铜钼矿成矿模型的建立;从优质锰矿概念的首次提出、三本矿志的相继出版,到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规律三大课题的系统研究;从“地、物、化”三结合在红透山找矿的成功应用,到构造叠加晕化探新方法的独创;从我国第一个人造金刚石钻头的研制成功,到绳索取心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冶金地质每一项重大地质找矿成果,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近年来,冶金地质在科研项目获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科研已经全方位注入冶金地质,科技引领作用日趋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地质科研成果。

 一是应用“岩株”成矿论及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相继找到河北涉县符山铁矿、晋南塔儿山铁矿、河北寿王坟铜矿和小寺沟钼矿、辽宁八家子铅锌矿、湖北丰山洞铜矿等一批矿床。

 二是突破低缓磁异常的找矿。1965年7月,邯郸地区,中关低缓磁异常经钻探验证,找到一大型隐伏铁矿床。引起国内地勘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此后在该地区又相继找到一批隐伏铁矿床,使其铁矿保有储量从1.9亿吨增加到7亿吨。

 三是提出似层状侵入体、多层接触面成矿的新认识。20世纪60年代,冶金地质在邯邢地区通过找矿实践和成矿规律研究,否定了成矿母岩--闪长岩呈岩基状的观念,提出似层状侵入体、多层接触面成矿的新认识,在很多矿区先后发现了新的接触带,找到了新矿体、矿床,使邯邢地区铁矿储量成倍增长。

 四是提出向斜控矿认识。很长时间被认为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岩系中,铁硅建造型铁矿常呈多层产出,是产于单斜构造中。20世纪70年代,冶金地质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科学研究,得出矿床属于沉积变质成因,又具有后期热液改造的特征,矿体与围岩组成协调一致的同步褶皱,矿体均赋存于复式向斜中的新认识,从而否定了前人认为出露地表的矿体在空间上是孤立存在的,在深部是互不相连的结论。从此,突破了单斜构造控矿的传统观点,提出向斜构造控矿的新认识。首先在冀东地区验证并查明铁矿体赋存于复杂的向斜构造中,向斜轴部矿体加厚,使铁矿由原3亿吨,增至9.02亿吨,使迁安地区铁矿储量大幅增长。同时物探工作者开始研究向斜产状铁矿磁异常特征,建立理论模型,正演计算程序,总结出沉积变质型向斜控制矿体的磁异常推断解释的新认识。向斜控矿认识的总结和应用,促进了此类型铁矿的勘查工作,发现了一批稳伏矿体,使地表条带状的小矿变成深部相连的大矿,大幅度增加了资源/储量。20世纪80年代,应用上述规律性的认识,在甘肃桦树沟铁矿、晋北赵村铁矿和本溪北台铁矿等矿区的找矿工作中都获得显著成果。1983年,白云鄂博西矿区铁-稀土的储量比原探明的增长了两倍,新增铁矿4.8亿吨。运用这一认识找矿,使新疆蒙库铁矿石储量增加了3倍,并为新疆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开展富铁矿勘查提供了找矿新思路。向斜控矿理论建立,据地质学家统计,使中国此类型铁矿增加近100亿吨。

 五是总结出大厂矿区矿体形成“五层楼”的成矿模式。1975年5月7日,冶金部地质司在广西大厂215队召开全国普查找矿工作座谈会。在会议讨论与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巴里、龙头山锡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好,决定开展大厂地区大比例尺的成矿预测研究,确定加强施工钻孔的验证工作。终于在1978年10月打出100号厚大的锡矿体,使矿区锡、铅、锌储量成倍增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总结出大厂矿区矿体形成“五层楼”成矿模式、“上锡下铜中间锌”的成矿规律。该地质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六是完成了三大系列地质科研课题:《扬子地台周边及其邻区锰矿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华北地台北缘铁、金矿床成矿背景及找矿方向》和《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规律及预测》,不仅在找矿理论上有新的认识和发展,而且在指导后来的找矿勘探实践中收到了显著效果。三大课题分获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冶金地质人紧紧把生产经营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引导生产经营,以生产经营推动科研向纵深发展。“十二五”期间冶金地质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83%、15.80%、19.6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212.52%,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3.45%。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B级,2010—2012年任期考核荣获“管理进步企业奖”,2015年荣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板块利润贡献较2018年增长158.78%。工程建设板块综合盈利能力得到增强,继续保持对总局经济总量的支撑作用,2021年板块利润贡献较2018年增长44.69%。地理信息板块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落地一批新兴业务项目,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板块积极发挥地球科学技术优势。多企业、多通道、多领域进军环境治理业务,2021年板块利润贡献较2018年增长134.33%。工业制造板块按照“专、精、特、新”的发展战略思路,加大科技投入,相关产品进口替代率大幅提高,获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列入第一批专精特新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自营培育钻石产品出口实现“零”突破。积极推动正元地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

 三、育才,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经营一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关键。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这样才能更接地气、通民声、懂国情。要让人才真心实意到基层,在基层能干事、干成事。

 近年来,冶金地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采用异地交流、交叉任职等方式,加大从基层选拔、让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等措施,促进人才流动,推动了冶金地质改革发展,赢得了组织和职工的好评。然而,当前基层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基层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当前人才工作中的难点。因此,基层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基层。

 基层育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其实也是青年干部自身的需求。当下,冶金地质基层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青年干部要建功立业,必须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在冶金地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青年干部要把远大理想与奋斗成才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到创业的第一线去,打好基础才能从容地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转型期遇到的各种矛盾,主动善于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冶金地质改革发展推向新的平台。

 人才强基层。近年来,冶金地质基层人才来源多元,各显所长。基层正孕育无尽的机会,召唤着大批人才和青年干部创新创业,干出一番事业。同时,总局及各级党组织向基层倾斜的利好政策,则让基层创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凸显。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下万年松。冶金地质基层曾经是也必定继续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是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更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只有在冶金地质基层的实践中解决冶金地质改革发展和职工群众的难点热点,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在冶金地质双一流建设中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总局网站群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597号-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10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