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我进入冶金地质大家庭,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真是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转眼46个春秋,从毛头小子到花甲之年,对冶金地质的爱在岁月洗礼中升华。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畏惧艰苦到享受快乐的实践认识,这份爱随着时光的流逝愈显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深厚。这份爱源于“三光荣”精神的熏陶洗礼,源于冶金地质文化的涵养教育,源于不同单位、各级领导和师傅爱岗敬业的典型示范。今天,在纪念总局诞辰70周年之际,弘扬艰苦创业的“三光荣”精神,对于实现“双一流”发展目标弥足珍贵、意义深远。
一、终身难忘的放卫星展示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意志,我敬重冶金地质人
1976年10月,刚参加工作的我经历了最难忘却的一次放卫星。
放卫星是指磁法测量中台组之间开展的挑战身体极限的劳动竞赛。台组创新了日记录,就放了一次卫星。
放卫星,清晨6点起床,7点坐上嘎斯车向测区进发,萧瑟的秋风吹得人直打寒颤。四个台组来到山脚,找到基线桩,测线组立即拉测绳放测点,磁法组随后一点、一点观测记录,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到中午才干了4000米,只完成任务的1/3。
在清澈的小溪边,我和28岁的女师傅殷秀珍喝着溪水,吃完两个馒头,又向下一个山头进发。爬山山顶已是日影偏西,我们还有6000米。每翻越一座山头,殷师傅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为了节省体力,每次翻山我都把仪器背上,尽力减轻她的负担。下午4点左右,在一块开阔的坡地喜遇一家三口起萝卜。50多岁的大叔、大娘和小姑娘热情朴实,打着补丁的衣着可见生活得艰难。大叔拿来一堆萝卜要我们充饥。饥肠辘辘的我俩嘴上推让,心里却急不可待,吃完胡萝卜,顿觉来了劲头。经再三推让,留下仅有的两块钱,又向另一个山头爬去。
磁测的路上看到殷师傅身疲力尽的样子,我几次提议下山,她都婉言谢绝。说不清她流了多少汗,记不准摔过多少次跤,但完成任务的决心毫不动摇。到夜幕降临总算干完最后一个测点。一个女同志,翻山越岭12公里,观测24000个测点,历时14个小时,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今天想来真有些不可思议。
从基点回返天已大黑。月光下循着罗盘指定的方位北行,但汾河水支流总是挡住去路。我身背仪器,肩扛脚架,拉着殷师傅不断寻找下山的出路,遇到小溪干脆背着她淌过去。就这样跌跌撞撞,绕来绕去,摸黑前行,在沟壑间苦苦寻觅着归途……焦急万分之际,猛然听到“驾、驾”的吆喝声,真是绝处逢生。
一辆毛驴车由远及近,一位慈祥的老者出现在面前。我急忙迎上去叫“大爷”,车上十几笼白兔子盯着两个不速之客。大爷爽快答应带我们出山,并让殷师傅坐在兔笼上。刹那间,殷师傅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到沟口,听到熟悉的喇叭声,千恩万谢辞别大爷,见到等了几乎一晚上的中队领导,我也两眼潮湿。此时已是凌晨三点。
这次“放卫星”,殷师傅展示的立足岗位、挑战极限的执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行动,就是那个年代冶金地质人“三光荣”精神的缩影,敬业精神令我敬仰。
二、禹门口突击让我首次感悟了团队的力量,激发了爱意
1977年8月,我作为小分队成员,经历了一次徒步搬迁、突击完成30km2的磁测任务的考验,提交了第一份磁法勘探报告。
虽然岁月的航船驶过46个年头,但在禹门口工作的30多个日日夜夜,团队的力量给我的启示与震撼终身难忘。宿营禹门口,领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涵义,感悟团队力量的伟大,了解禹门口悠久的历史文化,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心中的涟漪激荡起伏,幕幕情景常浮现眼前。
禹门口,是晋陕峡谷黄河南端出口,自古为秦晋交通要冲。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水势汹汹,声震山野。这里是古来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处所。著名诗仙李白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道出了龙门的湍急水势。
时年8月,我们中队承担了禹门口测区1/10000磁测任务,在110km2的测区内,超过30km2在大山之间,车辆无法通行。中队抽调12名年轻人组成小分队搬上禹门口,啃下这块硬骨头。
禹门口村在山顶一块平地上,仅有两户村民,地势险峻,西面是咆哮的黄河,北面是巍峨耸立绵延千里的吕梁山脉,东面是峭壁,仅南面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山顶。
搬迁,是考验小分队的第一关。经估算,队员们往返三趟才能把仪器和生活用品搬到山顶。第一趟背上仪器,扛上脚架、华杆向山顶进发。开始还兴高采烈,争论谁先爬上山顶。走呀、走呀,越走越感到物品在加重,越走越觉得抬不起腿来,尽管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还是憋足劲,咬着牙,在上午十点到达山顶。顾不上浏览风光,每人喝一碗凉水,又返下山来搬运粮食蔬菜。第二趟爬山要艰难得多,一个多小时才到半山腰。此时正值炎夏,骄阳似火,气温已达37度,酷暑难耐,湿透的工作衣沾在身上,汗水模糊了双眼。如何活跃队员的情绪,有人提议唱歌,一下子打破了寂寞,雄浑激昂的《地质队员之歌》《咱们工人有力量》回荡在大山之间,歌声驱散了倦意,提振了精神,我们相互鼓励,继续向山顶攀登,走一走,停一停,下午一点又把粮菜扛上山顶,曾经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一屁股坐在地下动弹不得。见此情景,房东大娘用一口浓重的乡音痛心地说:“这群娃呀真不简单,我们用毛驴驮一趟货还得歇几回,何况是人呢”。
在山上狼吞虎咽地吃下两大碗面条,在10余米深的窑洞土炕上稍作休息,又一次下山搬运行李。很难描述第三趟付出的艰辛,只记得人人脚上磨起了水泡,麻绳在肩上刻下的血痕直到下山时还没有褪尽。小分队靠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搬迁任务,实现了对中队领导的承诺:“我们就是爬着,也要把物资拖到山顶”。
登上禹门口山顶极目四望,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向东历史悠久的河东平原土地肥沃,绿野如毡;向北白云间流淌的古老黄河受群山挤压喷涌而出,咆哮声连绵不断;向南平原上的黄河宽阔漫长。在雾霭茫茫、天水一色、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百鸟翱翔,蜻蜓戏水,迅捷的汽船与悠哉的鱼排穿梭往来,如入仙境,只有此时你才能领略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意境。
突击,是考验小分队的第二关。在禹门口,30多天都保持8000米以上的台组效率。虽然天天翻山越岭十几个小时,十分劳累,早晚还得七手八脚一起做饭,苦中寻乐,累中取乐总会让你化解疲劳,激发干劲,只要置身这个团队,总感到活力无穷。
“三光荣”精神是禹门口磁测任务按期完成的精神支柱,只要置身于这个战斗集体,就感觉精神倍增,就可以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团队的成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更增加了我对团队的热爱。
三、尖山会战让我领悟了冶金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博大精深,爱意升华
1978年4月,滚滚汾河之畔,巍巍吕梁之巅,沉睡亿万年的狐姑山苏醒了,沸腾了。千余名冶金地质队员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此,安营扎寨,山上山下,白帐篷星罗棋布,钻塔林立,机声隆隆……一场为国争光,为太古岚钢铁基地献宝的地质大会战在这片古老而荒凉的土地上打响。这场会战参加单位之多,跋涉距离之远,要求时间之紧,取得的地质成果之好,是冶金地质史上罕见的。星移斗转,风霜雪雨,历经44个春秋,会战的壮观景象还历历在目;历数会战的业绩,仍如数家珍;学习会战精神,更历久弥新。
太古岚钢铁基地是国家“五·五”建设重点项目,狐姑山铁矿是这个基地的“粮仓”。1978年4月8日,冶金部与国家计委决定在山西省娄烦县狐姑山铁矿区开展地质勘探大会战,晋秦鄂湘四省千名冶金地质队员应征参战。
狐姑山铁矿长约6公里,设计钻孔72个,钻探2万余米,由四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各抽调四台钻机分段施工,1979年初提交地质勘探报告。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路途遥远的重重困难,各公司发扬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会战、一切服从会战”的原则,动员会、誓师会此起彼伏,挑战书、迎战书、决心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会战指挥部。
1978年1月1日零点,山西公司601、603机冒着零下15℃的严寒开钻,打响首季开门红战斗,拉开会战序幕。2月初,1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开展地形地质测量、修路、平机台工作。为了早通路,他们同心协力,不畏艰难,冒着雪花,用身体挡住呼啸的西北风头进行野外测量,饿了啃几口冷馒头,渴了吃一口白雪。“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成了艰苦拼搏的精神写照。
“听从党召唤,一切为会战”是参战单位的行动准则。湖北公司提出了“扛着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到山西会战再立新功”的口号,出征前没有一个人回家看一眼。共青团员左学清接到母亲病故的电报后,擦干了眼泪,写信让妻子代替他料理后事,同队友一起登上北去的列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抓时间、抢速度,我为会战多贡献”是陕西公司的行动准则,从动员到出发只有两天时间。没有食堂和炊具,挖个坑用铝盆代锅,没有塔衣用篷布代替,仅用7天就抢先开钻。4月30日,在柴油机的马达声和工人的号子声中404机开钻,标志着会战正式开始。
湖南队11天就实现4000多里战略大转移。4月20日会战队伍全部进入狐姑山地区。5月30日,16台钻机全部投产,提前9天实现冶金部计划。
狐姑山海拔1600余米,山脚下仅有一个小村庄,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无霜期只有五个月,是个“早穿棉衣午披衫,一年四季风不断”的贫瘠山区。一下聚集千余人的队伍,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6000多平方米的帐篷和干打垒土房扎在山梁上或山沟里。夏季烈日晒上一天,帐篷里如同蒸笼一般,十四五个人挤在一起,光汗臭味就够闻的了。机台生活用水要靠三级泵站供应,两湖的队员从湿润的江南水乡来到干旱的黄土高原上,更增加了生活上的困难。尽管如此,湖北公司仍有一批女同志参战,展示了70年代中国妇女四海为家、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创业情怀。
会战队伍集结迅速,刚到战区吃住无着,湖北队的姚乃成、王志仲等同志从第一车会战物资上山,连续四天四夜露宿荒山,渴了喝口冷水,饿了吃几块饼干,困了钻进塔布打个盹。
会战中车辆十分紧缺,山西公司六队把仅有的一辆212吉普作为会战指挥车和生活服务车。会战只有0.60元野外津贴,许多同志加班加点分文不取,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
会战中“夺红旗、创第一”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16个机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对手赛、对口赛、小指标赛搞得有声有色。竞赛优胜单位只有一面流动红旗、个人只有一朵小红花。“红旗到手劲更足,挽起袖子争上游,山西会战立新功,一步更上一层楼”就是会战的宗旨。
会战坚持发扬人拉肩扛精神,在阴雨连绵、汽车无法行驶的条件下动员一切力量,组织机台搬迁,许多同志肩膀压红了,腰扭了,手上磨起大水泡,仍顽强坚持工作。
七个月会战硕果累累,共完成钻探进尺16240.13m,槽探8765m³,1/2000地形地质测量9.2km2,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和超过设计要求,提交吨铁矿储量1.94亿,使太古岚基地的铁矿总储量达到10亿吨,实现了预期目标。
狐姑山地质大会战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典范,在冶金地质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永久的精神财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总局网站群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