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
/
/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 分类: 帐篷村走笔
  • 作者:崔杨洋
  • 来源:第三地勘院
  • 发布时间:2023-01-12 19:06
  • 访问量:
  • 打印

【概要描述】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概要描述】

  • 分类: 帐篷村走笔
  • 作者:崔杨洋
  • 来源:第三地勘院
  • 发布时间:2023-01-12 19:06
  • 访问量:
详情

 《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一入手,就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封面纸质同我们的野外地质记录本封皮材质相同,防水又耐磨,有种特别的厚重感。

 读完此书,感慨良多。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创新,可谓是恪尽职守。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一、新时代的地质人应该坚守吃苦耐劳的品质

 温家宝在日记中写道:“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他是如此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毕业就被安排到甘肃的区测二队后勤科烧锅炉,生火、拉煤、倒煤灰、封火,这些工作对于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而言,是需要莫大的意志才能欣然接受的。在野外淘洗重砂时,他的手指多次裂口,加之刺骨的冰水浸泡,“钻心的疼”。在呼兰台沟西4600米海拔跑点时,总是需要“和时间赛跑、与洪水赛跑”,不然就会被融雪困在山顶,或者“就只能在河边山谷避风处蜷缩一晚”。在野外采集岩石样品时,都需要自己把样品扛回营地,经常“要背10多公斤的矿石样品,在高海拔、高落差的祁连山负重行走,体力消耗很大”,或者攀爬在高峰林立、陡峭险峻的悬崖峭壁上,“有时还要提防突如其来的洪水”,等等。太多太多的情节,令人心疼、引人深思。

 作为新时代地质人,工作条件虽然改善了,但物探工作仍需要身背仪器翻山越岭,穿越田间沟壑,这就需要我们始终把吃苦看成是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这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且发扬光大。

 二、年轻地质人应该养成学习阅读的习惯

 “我带的行李非常简单:一个装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儿时曾用过的油布捆绑的被褥、两个装满书籍的小木箱。”这是温家宝结束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学习生活,告别天津父母,于1968年春天由北京前去甘肃省地质局报到时携带的全部家当——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和两箱沉甸甸的书籍。

 温家宝在学习研究笔记引言中写道:“工作越忙,读书越要坚持不懈。睡觉前我一定要看书,一个小时也好,翻几页也好。不看书,就觉得没有完成一天的任务。”读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扪心自问,除去学校里必学的课本辅导书、生活中打发时间读过的言情武打小说和工作中需要查询到的专业工具书,我们每年又阅读过多少本可以开阔眼界的古籍经典、文学名著,学习过几册可以拓展工作技能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不得不承认,如今读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尤其参加工作之后,当初为文凭而读书的劲头早就没了,一年到头也难得捧起书本来。

温家宝常在每年冬季收队几个月的休整时间里,在工作之余“按自己订的学习计划读书。”他也总是抓住同事们都在打扑克的时候,“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他还经常警醒自己——“我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从担任领导工作的一天开始,我便下决心继续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绝不能放松。”

 所以,他“仅当了一年组员后,就担任了小组长,以后就做大组长”,直到后来从区测队副队长、省局地矿处副处长、副局长等基层领导岗位赴京任职地矿部,一步一个台阶,做到了大国总理,“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新时代地质人,必须以诚恳的态度、坚强的决心、顽强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去面对地勘行业遇到的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努力做到温家宝这般:“我想,要自信,不要逃避困难,不要妄自菲薄。要有勇气,凡做一事,定要排除万难,奋力前行。通往真理和成功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勇敢者”。

 新时代地质人,必须接过前辈手中的大旗,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地质事业新发展中投身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总局网站群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597号-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10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