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钻塔高耸 水流声声 ——三局内蒙地勘院安泽水源地钻探速记

  • 分类:下属单位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03 11: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钻塔高耸 水流声声 ——三局内蒙地勘院安泽水源地钻探速记

【概要描述】

  • 分类:下属单位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03 11:52
  • 访问量:
详情

山西安泽有大小河流12条,沁河是其中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沁源县西北山麓二郎神沟,自和川镇议亭村东进入安泽,流经和川、府城、冀氏、马壁四乡镇35村,于马壁村入沁水县。境内全长109公里,纵贯全县,北南落差210米,东西有23条支流汇入,枯水季节清水流量保持在1.2—1.5m3/秒。

安泽,顾名思义,希望无水患,天下安。然而,近年来,缺水,尤其是缓解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开辟新的水源地迫在眉睫。为此,当地政府没少动脑筋。去年4月至6月,内蒙古地勘院抓住时机,主动出击,以其技术优势承担了水源地勘察施工项目。

为确保这一造福百姓的工程不负众望,院领导决定,组建项目部,由常立东等5位年轻的技术专业人员承担。

项目部组建后,立即开展工作。他们通过对安泽县城区周边水文地质测绘、水文调查、地面物探、样品采集等手段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提出有利于成为新水源地优越地段;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提出了7个探采结合孔的孔位建议,均位于县城城北道德村周边。建议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后,进行钻探工程施工。

去年7月中旬,当第一台钻机在技术人员二十多天的努力下,地下水缓缓流出,在场的人们欢欣鼓舞。

今年2月29日,常立东从老家银川搭乘火车,来到山西太原,辗转到安泽施工工地。火车上,人不少,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互相间保持距离。离家时,母亲担心路上的安全,流着眼泪,说道:“儿啊,咱晚几天,等疫情过过,再去不行吗?”

父亲说道:“怕啥?男子汉,就要有担当!我查过,安泽没有确诊病例,山西也不多,就是多,也要去。”

常立东劝母亲:“别担心,我们一起共5位,我是带头的,怎能落到后面?看看去湖北还有去武汉的‘逆行’者,我这不算个事。”

一、科学施策

常立东,2013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工作已快7年,组织决定由他承担安泽县城区新水源地勘察等一些列任务后,他深感任务艰巨,更感到使命光荣。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他如饥似渴地向专家学习,向当地领导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进行了艰苦的思考。

他的任务:时刻关注整个项目进展的点点滴滴,从前期勘查到钻探施工,设计是否合理,钻探进尺以及岩层的变化,确定是否钻进到设计水位,对遇到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及时与安泽住建局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协调处理好与当地农民的关系,确保钻探施工按计划完成。

第一口井,从布钻、施工、钻孔编录直到终孔,常立东最难忘的记忆,就是需要经常向院长杜恒汇报,向高级工程师黄玉春请教,尽管两位领导工作繁忙,但他们只要接到常立东的电话,立即予以指导,在最初二个月,两位领导先后三次达到现场。

野外作业离不开科学指导,更要符合安泽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设计是科学的,在继承以往在山西找水打水的经验,他们运用了大数据和大量的地理信息。常立东说:有了技术问题,只要听听黄总的指示,就有了思路。

好设计,需要好的施工来完成,承担钻探的是有经验的技术施工团队。

尽管如此,钻探施工中,依旧遇到了问题,由当初对水量的担忧演变为对水质的担忧,已完成的4个钻孔,水量均大大超出预期水量,在60m3/h左右。但是有一钻孔出现了砷及硫酸盐稍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限值。为此,常立东和伙伴们陷入焦虑,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多次向相关水文专家、学校老师、退休及在岗的水文工作者请教。院领导及技术专家也多次亲临现场,进行会诊。初步断定,是由勘探区的地质构造、污染源的排查、土壤及岩石的矿物成分入手推测,由于本区域有一向斜构造,轴部形成汇水及储水区,径流条件弱,创造了利于离子交换环境。为此,他们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在开采性抽水工作中加大抽水时间,跟踪观察水质变化情况。二是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委托方将投入相关水处理设备,确保水质达标。

二、心系农民

第五口钻井的设计位置,在海拔891米的山坡上,布钻、施工,需要修路、还需要经过耕田。3月中旬的安泽,依旧处在霜冻期(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天寒地冻,春归何处?

修路,依托原有的小路,经过3天的努力,顺利完成。感谢当地的政府和村民,听说是钻探找水,村民们既兴奋又好奇,有的农民主动过来帮忙。

当道路经过村民的农田时,情况就变得复杂。常立东自小生活在教师家庭,父母都是老师,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的村民要补偿,有的村民干脆不让经过自家地。这期间,多亏团队和施工队的几位老同志,他们与村民讲法讲理讲情,最后,终于顺利解决。

其实,经历过这些事,常立东深感农民的淳朴,只要把事情讲清楚,依靠当地组织,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也进一步理解了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他们对土地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这也让团队的伙伴们,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庄稼和田地造成破坏。

春会来,转眼,常立东和伙伴们来到安泽已经一个月了。3月底,第五口水井已经进尺300多米,加之年后完成的进尺472米的第四口井,今年的起点不错。

三、抗疫、生产两不误

年后施工初期,正是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安泽县住建委的领导和同志们十分关心这支施工队伍,他们给现场送来了口罩,要求大家伙儿注意安全。

单位的领导,时常把有关防控进展、组织部署要求,传达过来。

同事、家人也都牵挂他们的防控,关心他们的身体。

其实,工作之余,大家最关心的依旧是武汉的疫情防治,家乡疫情的防控,大家伙还主动为抗疫捐款。

野外施工,大家互帮互助,能多干的就多干,司机孙师傅,兼着做饭,尽管是家常饭,大伙儿吃得很香。

头发长了,理发店不开门,那就先让长着,疫情过后再说。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全民战,防控疫情与生产任务依然需要两手抓两手硬。

疫情形势下,内蒙地勘院的职工们,勇敢“逆行”,在拼搏、在奋斗。

寒去春来,安泽项目部的同志们,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为山西、为安泽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597号-1